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如同很多大型国企一样,往往给人一种效率低下、经营绩效差的刻板印象。过去的数据和研究也确实证明了这种印象的合理性。然而,2004年以来,新一轮中国商业银行改革的力度、范围远远超过了以往改革的深度,中国银行(3.360,-0.01,-0.30%)业已经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四大国有银行也今非昔比。

  2004年以来的这一轮银行业改革的重中之重,仍然是四大国有银行。这轮银行业改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入巨额的资本金以提高资本金水平;二是核销巨额不良贷款;三是引入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尤其是境外战略投资者;四是在境内外公开发行股票成为上市银行;五是四大国有银行建立包括独立董事的董事会机制,明显改善银行治理结构。

  数据表明,这一轮的银行业改革对四大国有银行经营绩效已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影响,四大国有银行各项财务指标都有了显著改善。事实上,四大国有银行与一直注重市场化经营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之间的差异,不仅不再如以往那么明显,甚至出现了逆转的情况。根据可获得的数据表明,在1997~2003年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与总资产收益率都明显优于四大国有银行。但在2004~2013年间,四大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与总资产收益率却都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

  近年来(2014年来)的有关研究进一步揭示了,2004年以来四大国有银行经营绩效的改善与它们在核心贷款业务的经营能力改善密切相关,而不仅仅来自政府的强力支持。依据中国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过程中披露的有关贷款数据,实证分析表明,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后,在IPO前一年内从四大国有银行获得贷款的IPO企业与从股份制商业银行获得贷款的企业相比,它们能显著减轻首次发行股票企业的IPO抑价程度,从而给这些IPO企业的资本市场筹资带来更少损失。

  这本质上反映了,股票市场认为四大国有银行的贷款比股份制银行的贷款包含更多企业稳健经营的信息量,从而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投资者由于对首次上市企业的缺乏了解而产生的不信任(即信息不对称性)。其结果是投资者在看到较为可靠的信号后,愿意为此付出相对更高的IPO价格。从另一方面看,这恰恰是股票市场对于2004年来四大国有银行贷款业务审批能力投的信任票。

  研究发现,四大国有银行贷款在股票一级市场上较高的信息量,在借款企业是非国企的情况下体现得更加明显。另外,在研究样本期间,无论是四大国有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它们对IPO企业发放贷款的利率与借款企业的IPO抑价程度没有任何显著关系,也许是由于到当时为止借贷利率还受到较多管制,包括四大国有银行在内的中国商业银行在贷款利率定价时尚未完全充分考虑借款企业的风险,也许反映了它们更加注重贷款数量而不是定价的做法。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这些现象都意味着四大国有银行进一步市场化经营的必要性。

  中国商业银行改革已走过漫长的道路,并已取得长足进步。如果以股份制商业银行为参照,四大国有银行确实已基本做到了市场化经营,其经营能力和经营绩效已明显改善。但如果以四大国有银行如今都位列世界十大银行的地位来看,还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因此,进一步的全面银行业改革势在必行,时不我待。